李楠
1980年生,汉族,辽宁沈阳人,硕士研究生学历。2008年3月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研究生院造型艺术专业。2009年5月开始任教于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,2016年6月兼职于校养老产业建筑信息研究院,协助主持辽宁省养老产业建筑信息工程实验室的日常工作;研究方向为公共艺术规划设计、建筑环境适老化设计。
先后在《设计》《艺术与设计.理论》《沈阳建筑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等期刊上发表多篇专业研究论文。
沈海泳
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,研究生导师。2008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,同年任教于沈阳建筑大学。2016年起在辽宁大学经济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。主持辽宁省自然基金1项,国家社科基金子课题1项,参与省级科研课题5项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,外观专利多项。发表E|论文2篇,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篇。出版专著《产品设计方法 基于消费者行为学研究》。出版教材《中国美术简史》《产品设计表现与创意》《产品设计与表现》。
第一章 认识公共空间
第一节 公共空间的概念 /001 一、如何定义空间 /002 二、如何界定空间 /005 三、公共空间的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 /012 第二节 公共空间的指向 /020 一、公共空间的功能指向 /020 二、公共空间的环境指向 /024 第三节 公共空间的演变与发展 /026 一、城市公共空间的缘起和形成 /026 二、我国城市化建设下的公共空间发展现状 /029 第二章 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何为公共空间设计 /035 第二节 公共空间构成要素 /036 一、人和社会要素 /036 二、 环境要素 /039 三、文化要素 039
第三节 公共空间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/043 一、实现城市空间人文化 /043 二、提升城市环境艺术品质 /044 三、启发民众审美情趣 /045 四、塑造城市特色和品牌效应 /047 五、保存和传承历史文化 /050 六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/052 第四节 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/053 一、协调性原则 /054 二、功能价值原则 /063 三、美学价值原则 /065 四、场域性原则 /068 五、文化性原则 /070 六、可持续发展原则 /071 第三章 公共空间设计与城市环境 第一节 公共空间与城市环境的内在联系 /075 一、公共空间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/076 二、公共空间的场所环境设计 /078 第二节 城市环境分类 /081 一、道路与街道 /081 二、城市公园 /090 三、广场 /094 第三节 公共室间设计的环境性质分类 /111 一、权力机构场所 /112 二、公共文化场所 /112 三、商业场所 /113 二、基地现状调查 /199四、生活社区场所 /116 五、城市日常功能性场所 /118 六、公园场所 /120 七、交通场所 /122 第四章 公共空间景观构建与设计表现 第一节 公共空间景观构建 /129 一、硬性组成构建 /129 二、软性组成构建 /129 第二节 公共空间景观基础设计表现 /130 一、景观格局 /130 二、景观属性分类 /132 三、景观基本构成要素 /142 第三节 公共空间景观的材料设计表现 一、材料的分类 /181 二、材料与空间环境 /187 三、材料特质 /189 第四节 公共空间景观的色彩设计表现 /189 一、城市色彩环境结构 /190 二、色彩的分类和作用 /191 三、色彩的感知和设计 /191 第五章 公共空间设计程序与方法 第一节 准备阶段 /198 一、对三大环境因素的认知 /198 三、资料表述 /200 四、基地分析 /200 五、景观评价 /200 第二节 初步设计 /201 一、资料分析、筛选和整理 /201 二、设计定位 /202 三、设计目标 /202 四、功能图解 /202 第三节 扩初与深化设计 /203 一、用“观察”引领设计 /204 二、用“思维”推进设计 /204 三、用“表现”深化设计 /205 四、用“探索”和“解读”彰显设计 /206 五、方案模型 /207 第四节 完善阶段 /208 第六章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第一节 向海大道景观设计方案 /209 一、项目背景及设计目标 /209 二、方案定位 /210 三、“听海主题”水系景观带设计方案分析 /211 第二节 沈阳市南京街景观改造设计方案 /214 一、项目背景及设计目标 /214 二、南京街区域色彩分析 /215 三、南京街各路段立意分析/215 四、沿街建筑立面改造方案 /217 五、沿街景观改造方案 /221 第三节 天津近代历史博物馆建筑及广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/222 一、项目背景 /222 二、天津近代历史博物馆建筑概念设计 /223 三、广场规划设计 /225 四、后期方案的深化与改进 /226 五、广场景观节点 /227 参考文献 /232 |